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,五爷庙又称五龙王殿,是坐北向南建筑,五爷庙创建于清朝,年里重修时,增建了殿外前庭,殿内敬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敬称。
五爷庙又称五龙王殿,又称万佛阁,坐落在山西省五台县台怀镇,始建于清代,年里重修时增加了殿外前庭。有关“五爷”的来历共有两种说法,第一种说法是:五爷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。由于五爷比各寺庙里庄严肃穆的菩萨更亲近群众,因此他也便成了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的产物。信众们但凡有个大事小情,都愿到庙里和五爷讲讲,因此五爷也成了有求必应的标志。
第二种说法是:五爷是东海龙王的第五子圣衍。相传清朝以前,五台山本名为“五峰山”。本地气候异常极端,夏季酷暑难当,冬季滴水成冰,老百姓生存在水深火热中。文殊菩萨在到本地传教时,不忍看百姓吃苦,便去东海龙宫拿来了一块清凉的晶石—歇龙石。说来也怪,歇龙石一入五台山,本地气候马上变得冬暖夏凉,四季怡人。就在文殊菩萨和五台山百姓心满意足时,龙王的五个儿子找来了。原先,这歇龙石是他们在播云布雨回家后驱署乘凉之物。五位龙王听闻文殊菩萨将宝贝借走了,怒不能揭,马上赶到索要。为此还把五座险峻如剑的高山削成了五座平台。但文殊菩萨也是神通广大,很快就降服了五位龙王,并让他们驻扎五座台顶。而我们口中的这名“五爷”,则被文殊菩萨分配在了最高北台。
五爷在受困后没有感情用事,而是用心的是五台山的百姓耕云播雨。本地老百姓念及他的恩德,便替他建造了寺庙,五峰山也从此更名为清凉山。听说在清朝康熙阶段,康熙在前去五台山寻父的过程中迷了路,也是靠五爷的指导才走了出去。之后康熙为了收益五爷,也为了百姓祈雨便捷,便在万佛阁修建了龙王殿,把五爷从北台请下,敬奉在殿中。而五爷与其它佛祖、菩萨最大的区别就是,五爷爱看戏。因此,当地百姓在五爷庙的对面为五爷修建了一座戏台,每到农历六月便为五爷唱几次大戏。